科学研究
Polar Research
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
一.组织框架
1.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
主任:陈大可(院士)
副主任:孙波(研究员)、周朦(教授)
委员:秦大河(院士)、吕达仁(院士)、魏奉思(院士)、汪品先(院士)、戴民汉(院士)、潘德炉(院士)、蒋兴伟(院士)、张玉忠(教授)、傅绥燕(教授)、严俊(研究员)、李硕(研究员)、徐柏青(研究员)
2.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主任:孙波
副主任:雷瑞波 胡泽骏
秘书:肖恩照
联系人:雷瑞波 leiruibo@pric.org.cn
二.实验室简介
1.实验室概况
自然资源部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原国家海洋局极地科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4年9月28日。本实验室坚持以基础研究为重点,依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雪龙”号、“雪龙2”号、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以及北极黄河站、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以“两船六站”的国家科研业务平台为支撑,建立了一套从南、北极现场数据样品采集到实验室数据样品分析处理、极地前沿科学研究的科学体系。
2.实验室定位
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拓展极地科学认知”是重点任务之一,“极地探测与利用”是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的核心关键技术。此外,极地探测是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科技前沿攻关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向新时代国家战略对极地科学认知的需求,实验室聚焦极地冰冻圈及其与其它圈层的相互作用,冰冻圈快速变化的气候和生态效应,日地相互作用在极地冰冻圈、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所扮演的角色,加强极地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地球冰盖-海冰-海洋-大气-生态-空间之间的圈层相互作用、气候环境变化、空间和海洋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原始创新和多学科交叉创新,自主研发极地地球系统多圈层探测/观测技术装备,筹划和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抢占极地科技国际竞争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更好发挥和强化我国极地战略的科技支撑作用。构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极地科技国家创新中心、国际合作重要平台、极地考察和研究公共平台、人才培养核心基地。
3.研究方向
实验室围绕我国极地考察国家需求和国际极地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在地球冰盖-海冰-海洋-大气-生态-空间之间的圈层相互作用、气候环境变化、空间和海洋环境感知等方面开展地球系统科学原始创新和多学科交叉创新,设立了五个研究方向:
l 极地雪冰与海洋环境
l 极地生态环境及其生命过程
l 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与空间天气
l 星系演化与系外行星研究
l 极地科学基础平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