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完成第38、39次南大洋底栖生物标本整理和制作
发布日期:2023-06-28 15:57:11
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完成第38、39次南大洋底栖生物标本整理和制作
底栖生物指栖于海洋基底表面或沉积物中的生物,在自潮间带到水深万米以上的大洋超深渊带(深海沟底部)生存,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物类群,包括了大多数海洋动物门类、大型海藻和海洋种子植物。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其中底栖动物为主要组成生物,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形态多样。常见的底栖动物主要包括有甲壳类(虾、蟹)、软体动物(螺、贝、头足)、腔肠动物(珊瑚)、多孔动物(海绵)、棘皮动物(海星、海参、海蛇尾、海百合)、环节动物(沙蚕)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目前,在南极海域内已发现有9000余种底栖动物,这些物种通常表现为环极分布,具有广食性,生长速度慢,寿命长的特点。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底栖生物不仅使得南极海域内形成了一个独特且繁荣的生态系统,而且也提供了包括犬牙鱼在内的多种极地特色生物资源。
近日,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联合极地样品标本馆一起着手整理第38、39次南极考察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本次整理共完成整理和制作液浸标本378份,这些样品中,海绵、海参、海胆、海葵和珊瑚等为常见,其丰度和生物量也高于其他生物。搜集的样品中,最大样品为海绵,质量超过1千克。对不同采样站点进行比较发现,海绵、珊瑚、海胆和海参在多个站点均有出现,但其丰度和生物量在不同站点呈现出差异。与此同时,极地生态学研究团队开展了极地底栖生物条形码库建设,通过本次整理工作,已送测521份样品开展DNA条形码测序,相关的测序工作在进行中。为加快极地底栖生物条形码库建设,团队已同步从公开数据库收集了4200多条底栖生物基因序列,后续将依托所获得的极地底栖生物DNA条形码序列及其他基础分类学信息进行进一步鉴定。未来这批标本将为国内外科研人员和社会机构等提供共享服务,同时也将通过极地中心公益性服务平台,面向公众展览开放。
已完成378份南大洋底栖生物标本浸制工作
存放于极地样品标本馆中
典型性南极底栖生物
目前,国内尚没有系统性针对极地大洋底栖生物样品的搜集和整理的标本库、以及条形码数据库,为进一步推动对极地底栖生物的科学认知,后续该研究团队将继续推进两极底栖生物多样性研究,并深入推动典型性底栖生物条形码库的建设。针对极地大洋底栖生物的优势指示物种,生态功能开展深入的科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