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南极内陆新征程——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高原适应性训练在西藏举行
发布日期:2023-09-05 09:11:19
备战南极内陆新征程——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内陆高原适应性训练在西藏举行
8月24~31日,极地中心在西藏拉萨组织开展了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内陆预(备)选队员高原适应性训练,对南极内陆预(备)选队员身体和心理素质、高原适应性、野外生存技能、互相协作等进行综合性考察与选拔。
室内教育会合影
据悉,南极洲是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洲,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将在我国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开展内陆科考作业。其中,格罗夫山地区海拔高度超过2000米,昆仑站的海拔高度更是达到4087米。队员们要经过长距离的冰雪路到达科考区域和作业地点,其间要面对冰裂隙、白化天、地吹雪等恶劣路况和天气,除了身体要承受住极端环境考验,更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因此,开展高原适应性训练,成为选拔南极内陆考察队员的重中之重,是预(备)选队员迈向昆仑站的第一步。
拉萨周边高海拔适应性徒步
受极端环境条件所限,南极内陆救援能力弱,选拔出适合高原工作的考察队员是内陆考察任务顺利实施的关键。此次选拔训练的目的是选拔出一批身体素质好、能适应高原环境的考察队员,以保障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在昆仑站和格罗夫山地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据了解,训练选择在西藏进行,主要是考虑到西藏的海拔、气候、环境与南极内陆地区接近,便于对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具有敏感体质的队员进行筛查。
本次训练共有来自28家单位的69人参加,包含昆仑站队和格罗夫山队全体预(备)选队员,以及固定翼飞机作业队涉及高海拔作业的预(备)选队员。格罗夫山队和固定飞机作业队在拉萨完成了3000米级的高原适应性训练。昆仑站队在拉萨完成3000米级的高原适应性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4000米级的高原适应性训练。其中,固定翼飞机作业队涉及高海拔作业的预(备)选人员是首次参加内陆高原适应性训练。
8月23日,极地中心组织所有参训人员在上海开展室内教育会,明确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讲解高原病的预防和诊治。8月24日,参训队员按计划飞抵拉萨,实地开展高海拔适应性训练。本次训练涵盖高海拔医学监测、绳索技能、自救与互救和高海拔徒步等训练项目。
绳索技能讲解
8月27日,在格罗夫山队和固定翼飞机作业队的队员完成训练开始返程,昆仑站队的参训队员则开启了新的挑战——前往海拔高度达到4300米的羊八井高山训练学校,开展为期3天的更高海拔的适应性训练。该训练学校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镇,附近有多座6000米~7000米高的山峰,非常适合进行高原登山训练,也更具挑战性。
昆仑站队队员抵达羊八井训练基地
极地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参训队员在本次高海拔适应性徒步过程中,克服了高海拔下的身体反应,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通过本次训练,考察队员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提高了团队意识,提升了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能力、自救能力,达到了高原适应性训练的效果和目标,为踏上南极内陆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