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账号登录

关闭

  • 用户名

    @pric.org.cn
  • 密码

  • 语言

当前位置: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成功承办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的“极地观测与科学数据共享”分会并参加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发展论坛开放圆桌会议

发布日期:2024-09-26 09:25:22

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成功承办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的“极地观测与科学数据共享”分会并参加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发展论坛开放圆桌会议


      2024年9月19日-21日,第九届(2024)科学数据大会暨科学数据中心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大会以“科学数据与开放科学”为主题,历时3天。会议由国际科学理事会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主办,中国信息协会、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承办。来自国内各领域的700多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就科学数据发展、建设与应用,开展全面交流、推进全域合作。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邓勇主持。

      本届大会围绕“开放科学与数据开放”“科学数据要素化”“科学数据与智能科学”“科学数据软件与基础设施”四个议题展开,共设42场分会,是历届以来分会最多的一届会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作为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的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依托单位,承办了其中的“极地观测与科学数据共享” 分会。

      在本届大会中,李国杰院士、郑纬民院士等专家应邀作特邀报告。李国杰院士以《再谈智能化科研(AI4R)——认识和驾驭复杂系统的新范式》为题作报告,详细介绍了智能化科研(AI4R)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指出AI4R作为驾驭复杂系统的新范式,其成功得益于计算模型的变革,并强调未来科研将以数据为中心,推动智能化进程。郑纬民院士以《支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为题作报告,阐述了大模型生命周期的关键环节与发展现状,分析支持大模型训练和推理的基础设施需求,并对国产智能算力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综述,强调了在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过程中,构建国产万卡智能算力、研发系统软件和构建良好软件生态的重要性。大会召开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发展论坛,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王瑞丹研究员作主旨报告,系统梳理了过去五年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建设成果与发展情况,指出截至2023年底,国家统筹管理的科学数据资源总量达到185PB,覆盖了相关学科85%的优质数据资源,并已实现与26个大科学装置、2296个野外台站的数据互联互通。

      在开放圆桌会议环节,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大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吴立宗作为8位嘉宾之一,针对“科学数据中心如何推动数据共享工作”为大家贡献了精彩论述。其他嘉宾则围绕科学数据中心的未来布局、科学数据中心国际影响力的构建以及科学数据中心在数据要素化进程中的作用展开了深入讨论。


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新闻稿240923581032

图1开放圆桌会议


      9月20日上午召开了“极地观测与科学数据共享” 分会,共有12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报告,探讨了北极可持续观测网络、北极数据共享方案、极地数据共享政策和相应技术等问题,介绍了极地环境数据地图可视化、全球冰川冰盖流速产品研发现状与进展、南极地面气象观测及数据应用等研究进展,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第九届科学数据大会新闻稿240923581192


图2“极地观测与科学数据共享” 分会


      科学数据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基石,是科研创新活动中最为根本、最为活跃且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科技资源。极地中心作为国家极地科学数据中心依托单位全面参与了本次大会各项活动,既承办了极地特色的分会,又参与了大会圆桌会议,全面彰显了极地科学数据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的重要性。通过互动和交流,有效加深了国内数据科学界对极地科学数据的认识与理解,为推动我国极地科学研究与数据资源的共享利用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 曹路院区(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雪龙路1000号  邮政编码:201209  
      金桥院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金桥路451号  邮政编码:200136  
    • Email:connect@pric.org.cn
    • 传真:021-58711663
版权所有 © 201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沪ICP备1602654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50201798号
网站标识码:CA3300000006102881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