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中心4人入选2024年浦东新区“明珠计划”
发布日期:2024-12-18 13:42:25
极地中心4人入选2024年浦东新区“明珠计划”
近日,以“引领·汇智·共赢”为主题的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顺利举行。论坛上,公布并颁发了浦东新区2024年度“明珠计划”高峰人才、领军人才、菁英人才和工程师入选名单和荣誉证书。极地中心何剑锋入选2024年浦东新区“明珠领军人才”,获一次性资助100万元;廖丽入选“明珠菁英人才”,获一次性资助50万元;郭井学、赵炎平入选“明珠工程师”,获一次性资助每人20万元。
“明珠计划”是浦东新区面向全球发布“1+1+N”人才政策体系最具代表性的专项政策,旨在紧紧围绕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重大任务,面向全球引进一批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发现并培育一批具有引领作用、高成长潜力的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战略人才力量整体实力向国际前列迈进,加快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形成一批世界性成果,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极地中心继8人入选2024年度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后,又有4人入选浦东新区“明珠计划”,极地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后续将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和科教融合等各类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为推进极地人才队伍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延伸介绍:
何剑锋,二级研究员,极地中心副总工程师,南极长城极地生态国家观测野外站站长,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兼职博导,《极地研究》期刊主编。长期从事极地生态环境监测平台构建与海洋生态学研究,共13次参与国内外南北极科学考察。曾牵头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雪龙2”号科考调查系统,并作为首席科学家参与该船南大洋首航考察。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各1项,研发了无人冰站和生态无人冰站等装备,并牵头制定了《极地生态环境监测规范》等行业标准,为我国极地生态环境长期监测体系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任南大洋综合调查专项首席科学家,组织对重点海域开展系统调查与研究,极大提升了对南大洋生态系统及其全球变化响应的认知。
廖丽,研究员,博导。重点围绕极地微生物资源特性与环境适应机制等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近五年获批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中欧人才项目”。担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海洋专业分会、上海市海洋微生物专委会、上海市海洋药物专委会等委员。
郭井学,正高级工程师,极地重大工程与装备研究院副院长,致力于极地环境变化智能观测研究与极地清洁能源技术应用研究工作。作为核心人员构建了我国首套航空物理调查平台,共9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多次担任南极现场的技术负责人开展综合调查任务。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内发明专利4项,国际专利2项。目前担任上海市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委员。
赵炎平,高级船长,极地船舶管理中心主任。先后担任“雪龙”号、“雪龙2”号船长,参加我国南北极考察15次,参与了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的建造,在极地考察破冰船的建造和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后主持和参加工信部、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课题5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授权专利5项。先后获得2022年度全国”海洋人物“,2023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四好“党员、中国航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来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